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714节(2/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这个问题竟然从王国维嘴里问来,觉还前卫的。

谕已经获得胰岛素的生产权,在上海开辟了实验室,主任位置给他留着就是。

王国维又说:“难得见到院士先生,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一,毕竟您曾去过多次国外。大家都知,西方人太提倡望,过了一定的限度,会不会导致破坏毁灭?”

李谕说:“能帮助静安(王国维字)兄学问再好不过,毕竟中国的古籍浩如烟海。之前北大的教务胡适之先生还说,现今中国的学术界里,旧式学者凋零得没几个,称得上学问家的也就是静安兄、太炎先生还有罗振玉先生。而半新半旧的学者,也只剩梁启超、钱玄同几人。太炎先生如今忙于政坛之事,在学问方面,静安兄是最有希望的。”

王国维今年被溥仪召了“南书房行走”。在清旧制里,担任南书房行走的基本都是饱学之士,起码得是士、翰林。王国维以布衣之南书房,非常兴,也有机会看到了紫禁城里收藏的大量古籍。

王国维说:“您的意思是西洋文明与东方文明都有自我调整与制约的能力?”

李谕笑:“其实里面还涉及很多经济学的问题,或许再过一段时间,中国人对此就会习以为常。”

李谕:“可以这样认为。”

——

“也对!说不定以后我们学通洋人的学问后,再加上自己的文化,就能在洋人之上。”王国维说,他对东方文化有的自信。

不过这件事要谨慎,要是以后能把实验室直接到昆明之类的地方觉更安全。

不过泰戈尔的访华,显然没有此前杜威、罗素,以及李谕请来的因斯坦、普朗克、居里夫人影响大,甚至早在他还没抵达港时,很多国的知识分就开始反对了。

李谕想了想说:“国人拍一电影耗费大量资金、人力、力,不就像先生考据一个字,有时也要去几个月的时间、力、工夫,翻阅无数典籍一样?”

——

“原来是这件事,”李谕笑,“应该的。”

王国维讶:“胡博士竟然会对我有这样的评语。”

王国维解释说:“皇上被小人蒙骗,竟然想把价值连城的宋书宋画送给日本人,好在先生手阻止。”

王国维接着问:“我在报纸上还看到,国好莱坞有很多电影公司,为了拍一电影,动辄费几百万元,用地也达上千亩!这样奢靡的法有什么理?能维持去吗?”

四大导师中还有梁启超。而最近,李谕就收到了梁启超的讲学社发来的消息:泰戈尔到中国了。

李谕说:“先生看来也受到了此前“西方文明重质,东方文明重神”的学说影响,其实大可不必这么认为。首先,东方人也重质,谁不想过得好,丰衣足?其次,西方文明神文明也不差,如今刚了个大哲学家,叫维特斯坦,之前还有尼采等人,洋人又不是人人都学理工科。”

李谕说:“对的,但总上看,就算西洋文明有悲观前景,我们也不得不跟着这条路走去。”

李谕心中嘀咕,自己明明给了小皇帝接近60万,其中五十多万是他想捐款用的,原来只捐了40万……

王国维张了张嘴,顿了几秒钟后称赞:“不愧是帝师,您的这个解释让我彻底想明白了。”

比如年轻的茅盾,提前发表文章,警告

“什么古籍?”李谕纳闷

泰戈尔首先抵达的是上海港,负责迎接的是徐志和林徽因,两人也是此后泰戈尔的翻译。

王国维说:“那更是难以想象。”

在北大的几天,王国维还专门来找李谕谢:“多亏先生保住了一批古籍!”

现在一战打完,李谕甚至又有动了青霉素主意。

王国维推了推镜说:“皇上捐了40万元,还额外拨2万元给我们几位南书房行走整理国故。说起来,这件事也要谢帝师。”

王国维照胡适的分类,属于旧文化人,不过学问确实很,明年就会清华刚刚成立的国学院,位列四大导师之一。

——其实胡适也批评了不少次王国维,觉他的思想还是太旧了。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haitangsoshu.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