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714节(1/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所以,这不是天灾,是天谴!

争鸣

李谕和李四光在北京的地质学会组织了一场关于地震等级的演讲,主讲人是李四光。

对此,不少国外地质学家破天荒跑来中国参加,其中还包括英国的皇家地理学会。

大家都很想知地震的成因,不过显然是个比较漫的过程。

会场中,李谕见到了两个英国人,洛里和欧文。

彩的结论。”洛里称赞

李谕说:“将来李四光先生还会在英国的皇家地理学会演讲。”

“非常期待!”洛里说,“等我从珠峰返回英国时,不知可不可以赶上。”

“你们要攀登珠峰?”李谕讶

洛里说:“对,这是我们第三次尝试。”

李谕想起来了,前的洛里,就是20年代著名的两个珠峰探险家。

洛里几个月前途经国时,还说了一句登山界的至理名言。

当时记者问他:“why did you want to clib ount everest?(为什么你要攀登珠峰)”

洛里给了那个传奇的答案:“ becae its there(因为它就在那里)”

李谕说:“你们现在中国,莫非要从中国境的北坡攀登?”

洛里说:“我们自然想爬相对简单的南坡,但它在尼泊尔境,尼泊尔不知为何拒绝了任何攀登申请,我们只能选择北坡。”

“等明年不就好了?”李谕说。

洛里摇了摇:“这是我最后一次尝试登世界第三极的机会,我没时间了。”

所谓地球三极,就是南极、北极和珠峰。

南极和北极已经相继被人类踏足,只剩地理最峰珠峰。

李谕说:“虽然人类的赞歌就是勇气的赞歌,不过以当的条件,珠峰遥不可攀。因为从地理的角度看,的低压、缺氧、寒每一条都足以致命,而现在还没有那么好的供氧设备、御寒衣。”

李谕说的都是实打实的客观因素,羽绒服还没发明,御寒真的很困难;最关键的是,供氧设备难以维持那么久。

在1920年代,攀登珠峰绝对比去南极困难得多。

洛里却已经铁了心:“珠穆在藏语中是女神的意思,这个女神在我心中魂牵梦绕太多年,不再尝试一次,我会后悔一辈。而且登上第三极,将可以再次向世界证明人类的伟大。”

“其实……有时候没必要被声名所累。”李谕还想劝一

“我也不知为了什么,”洛里说,“但这至少是我的毕生梦想。”

李谕只能祝福一句:“保重!”

洛里今年的这次尝试还是失败了,他的遗后来被发现,但无法运去,永远留在了珠峰上。

人们检查他的遗时,发现少了他随携带的妻的照片。洛里曾经说过,如果他攀上珠峰,就把妻的照片放在那里。

可惜的是,另一个队员欧文的尸没有找到,而他带着照相设备。

——

此后的几天,李四光继续了理论模型,并且亲自改良了一台国产地震仪后,准备前往北大继续行演讲。

李谕自然随同。

而就在这时候,从国外传回消息,汤飞凡与加拿大的班廷、麦克劳德一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自然又是一次举国同庆。

李谕舒了一气,终于有了第一个除自己以外的诺奖。

历史上,这一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本来只有班廷和麦克劳德,李谕的手,让汤飞凡搭上了车。

汤飞凡领完奖后,就想立刻回国,协和或者湘雅医院,但李谕却发了电报,让他在国多待几年,最好能够再修个国的医学博士学位。

反正有这么大的奖项在上,任何一个国大学都不会拒绝他。

汤飞凡知自己的功劳有一半要系在李谕上,对他的意见极为尊重,于是照李谕的说法,选择暂时留在修,等三四年后,再次拿到博士学位乃至院士份后,再回国。

而李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haitangsoshu.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