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713节(1/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李四光也瞅了瞅报纸:“还有海啸,几千艘船沉没。不过从报的规模看,震源应该不在东京湾里。”

李谕不以为意:“确实,要是在东京湾里,恐怕就不是几万人了,往少说也要近百万死伤,整个日本关东平原可能都会被海啸吞没。”

李四光说:“记得两百多年前的清朝康熙年间,山东曾爆发一次规模很大的地震,死伤人数也在五万人之上。”

竺可桢突然说:“如果有办法预测地震就好了。”

“预测是不可能的,”李谕摇了摇,“就算预警,也不到。”

李四光毕竟是搞地质的,说:“预警?您指的是国人提的那机制?”

“对,”李谕说,“半个世纪前,一个国人曾设想,可以利用地震波的横波与纵波的速度差,提前几十秒给震源外围的城市发送电报讯息。”

原理很简单,地震有两波,横波和纵波。

纵波传播速度快,大概是7k/s,但是破坏力小;

横波传播速度慢,大概是4k/s,但是破坏力大。

震源之上叫震中,这里肯定最先受到地震波冲击,它就可以向四周发讯号,方法则是以光速传播的电磁波。

的人叫库珀,年代为1868年,距离麦克斯韦提电磁波概念仅仅6年,甚至赫兹还没有证实电磁波的存在,更没有无线电的知识。

李谕继续说:“可惜这个系统无法实,因为首先不可能知地震在哪爆发;其次,那个地方不见得有无线电收发装置。”

可用的地震预警机制,即便最早的日本,也要1990年代左右。

李四光叹:“您说得很对,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们只能被动承受地震的灾害。”

李谕小时候听过一个谣言,是说——“李四光曾预言了四个大地震,前三个已经爆发,包括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第四个将会在哪里云云”。

但其实人家李四光晚年才开始搞地震研究,更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只是描述了一地震带。

不知这个谣言怎么就传来了,而且传得几乎尽人皆知,奇怪的。

从传媒学的角度看,当时编这个谣言的人确实会编的。谣言嘛,编得看起来言之凿凿才能去,加上李四光这样的大名,无疑是最好的化剂,因为普通人很难考证李四光到底有没有说过类似的话。

所以喽,这就是辟谣难的地方。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

后来各国对新闻的控,有一些也是基于这样的考量。万一有人控制了一定的传播媒介,不需要很大的媒介,然后发布谣言,就会传播很广。再想辟谣挽救,会好几倍的成本。

关键很多人就是喜听谣言编来的故事,非常难办。

竺可桢说:“死亡人数相近,这次日本关东大地震,与两百年前的山东地震规模看来差不多。”

听了他的话,李谕灵光一闪,对李四光说:“李博士,有没有兴趣建立一地震等级的理论模型?”

“地震等级?”李四光问。

“就是对地震规模行量化分析,”李谕说,“好很多,可以指导救援工作,也能帮助地震研究。”

李四光很兴趣,问:“怎么行量化?”

李谕把他们又拉回北大的办公室,在纸上画了起来:“比如在距离震中100k的地方,将地震仪的某个微小振幅定为基准。然后以实际振幅除以这个基准振幅,再用数学上的技巧,比如取对数,得到一个数字,就是较为准确的量化结果,即地震等级。”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haitangsoshu.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