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726节(1/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不过此时的两人尚且只能算初级锋,大争论要等到明年的索尔维会议爆发。

因斯坦放烟斗,替己方队友薛定谔说了一句:“微观组成宏观,如果微观没有决定论,真是太可怕了。”

海森堡虽然没有泡利的急脾气,但对自己的理论自信心非常,于是说:“我认为非决定论,也就是严格因果的消失是必要的!否则本没有办法解释量跃迁为何不连续!”

薛定谔反对:“如果没有定律来描述量跃迁中电的运动,那么整个量跃迁的概念就完全是一幻想。”

又提到量跃迁,玻尔不能再沉默:“这不能证明没有量跃迁,只是证明我们不能想象它们。对于量跃迁,经典理学中的实验和描述方式是不够的。”

薛定谔说:“要是该死的量跃迁真的存在,我会很遗憾我曾经参与到量理论之中。”

这是薛大神一句着名的论断,表明他在这时候已经定站到因斯坦的一边。

——貌似因斯坦、泡利都说过类似的话。

海森堡说:“我们确实无法观测到原的电,所以一个好的理论必须基于直接可观测的量。”

这是海森堡的信条。他信量理论,并选择了一条经典理学家挑不病的路:全基于实验的理论,再推导的新成果肯定就是真的,于是验证了量理论的正确

因斯坦再次开:“但你并不会真正相信只有可观测量才能一个理理论。”

海森堡听了有些惊讶:“那不就是您的相对论所的事吗?”

“也许我的确用过这推理,”因斯坦承认,“但它仍然是胡说。”

海森堡说:“不相对论还是量力学,都不是胡说。”

“好吧,”因斯坦无奈地抱怨,“但现在的理学似乎有一新时尚,总是宣称某些事无法观测到,因此就不是实在的。”

李谕笑:“你所说的这时尚恰恰是你1905年所的。”

因斯坦一愣,不知怎么反驳,只能幽上一默:“好的笑话不能老是重复!”

概率解释

对于20年代的理学家来说,尤其是研究量的,不能解释的事还太多。

李谕随说:“我刚从英国过来,知诸位应当看不上英国人在理论理方面的平。但卡文迪许实验室已经用云室拍了几十万张照片,其他的实验室加起来恐怕有几百万张,这是我们唯一能够观察电的方式,它所产生的轨迹,的确像是快速运动的粒的效果。”

玻尔和海森堡早就在苦恼这个问题,因为“轨迹”这个概念与矩阵力学的思想是不相容的。

目前版本的波动力学对此也不太好解释。虽然在波动理论中可以有定域化的一束波作为一个所谓的波包而一同运动,但这会要求一束质在比一个电的直径大得多的宽度上散布开来,在云室里显然没有看到这形。

李谕提到这个问题,就是想给两边都浇浇,消消火。

玻尔略显无奈地说:“认为理学的任务就是发现自然如何存在,这是错误的,理学关注的是我们能够对自然说些什么。”

因斯坦终于和玻尔达成一定的共识:“而且试图去找到一个仅仅关于宏观尺度的理论是相当错误的,如今反而是理论决定了我们能观察到什么。”

海森堡却还是那句话:“理论必须基于现有的实验结果,才能继续推导新的量力学。而实验已经证明,微观世界是不连续的,是量化的。薛定谔教授说粒是波,但波却是连续的!”

薛定谔随即说:“我的波函数确实是连续的,但当波的振动模式发生改变的时候,就是量化,因此也能解释量化。”

“就是说,教授您是想用连续化思想来理量的不连续现象?”海森堡肯定不认可,“可这又怎么解释我的理论完全基于量现象,也能理量问题?毕竟您证明了二者等价。”

他这个问题真不太好回答。

因斯坦加了一句:“可惜我尚且没有尽全力去研究海森堡博士的论文,因为用简单的数字代表量行为,对我来说难以置信,它们像一个个施了巫术的乘法表。当然了,原谅我拙劣的数学平,我还没有看懂矩阵。”

在这帮神级大佬里,因斯坦的数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haitangsoshu.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