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晚唐浮生 第1440节(3/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可能,只能继续从事艺术才能维持得了生活的样——开始依附于地方势力。有的人为了能包吃包住,甚至不惜籍地方乐(注意,中唐以前,乐人一般是中央直接辖);有的人则四游历,走于富豪权贵之家,获得一酬劳;有的人了藩镇军队的乐营,为军士鼓,苦得很。

但不怎样,他们都还能勉生活去,并将自己的技艺传给孙后代。我们今天能够有这么多传统乐舞,这些人的传承不断是关键。

唔,不知不觉写了很多。其实原本只是为新书的一些背景资料注脚的,以便让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只是没想到整了这么多字,有懵,就当篇短文发来吧。以后有空的话,会继续发一些类似的文章,希望老铁们喜

附录2:中晚唐幕府文职官员架构

唐中后期幕府,人员众多,大上有副使一人、行军司一人、判官二人、掌书记一人、推官一人、巡官一人、馆驿巡官四人、衙推一人、同副使十人、孔目官一人、府院法直官一人、要籍一人、逐要一人、驱使官若、随军要籍四人。

副使:一般来说是文人,武官较少担任此职务。但这文人与一般文人也不一样,他们读的书包括大量兵书,升迁也是靠军功,和一般科举升官的路数不一样。节帅征时,副使经常跟随,协助节度使理军务,理论上是藩镇节帅的首席僚佐。

行军司:开元前与副使地位相当,属武职军官,中唐后演变为文职官员,地位略次于副使。其职责为“掌弼戎政,居则习蒐狩,战则申法令。凡械粮草,皆得专之。”

判官:负责藩镇仓、兵、骑、胄四曹事,地位次于副使和行军司,是他们底事的人。考虑到中晚唐时期有的采访使、防御使幕府并未设副使和司,“判官尽总府事”,所以这其实是一个关键的实权位置。

掌书记:掌表笺书翰,为府主之。掌书记源自古时的记室,初唐时叫记室参军,后称为记,后来逐渐演变为掌书记、掌书记,职责是:“掌朝觐、聘、荐祭祀、祈祝之文,与号令、升绌之文”。简单说,就是藩镇节帅的笔杆,帮大帅起草奏折、军令及其他各文章,同时负责人员招聘、问、抚恤、祭祀、朝觐之类的事,要求是文笔好。中晚唐时,大一的藩镇都喜士来担任此职,甚至到了晚唐时,因为京官俸禄低,家负担重导致生活困难的缘故,很多科举名次靠前的人都去河东、淮南、剑南等名镇掌书记,因为人家待遇好。

推官:掌推勾狱讼,理军讼,其实就是负责司法方面的工作。比如有军官对上级罚不满的话,可以上诉到推官这里裁决,民间诉讼推官也能预,权责不小。

巡官:巡查镇各项事务,中唐后始设此职,比如某巡官巡查镇屯田事务展,负有监察之责。

馆驿巡官:字面理解即可。

衙推:这个职务职责不太清楚,《通典》中没有记载,但中唐以后现过,惜也只有只言片语,无法窥其全貌。

同副使:散职,无固定职责,有事时上级临时指派。

孔目官:“一孔一目,皆须经其手也”,主要侧重于财计纳,同时负责公文收发,是判官的属,吏职。

府院法直官:职责不详。

要籍:节帅亲近职务,主要负责财计方面的工作,是孔目官上级。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haitangsoshu.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