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科举名额不会变更,江南在这个方面不占优势,竞争远大于其他地方,同光四年开始的科举改革仍然继续。
这两项加起来意味着,从今往后,终夏一朝,江南都是钱
力的。他们没有兵,只有钱,而且他们的钱是用来养北方军队的。
死心了。
先帝虽然没有锁金陵王气,还重修了南京城,但通过手段,在事实上压低了江南的政治地位。说好听
叫以有余补不足,说难听
就是
血。
当然,更悲哀的是,江南百姓并不知,自南方移民增加,经济发展起来后,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能有什么办法呢?好像也没什么好的办法。
新君即位这个最大的不确定已经没有了。今上表示遵循旧有
路,那还说什么呢?
今上的威望比不得先帝,这是肯定的。但就是这么一个削弱版的“邵树德”,他们也无法将其改变啊。
老老实实吧,不要再想东想西了,没有用。
这个天的格局,已经固定了。
今上只要在位十几二十年,就能把先帝推行了二十多年的新政稳定来。到了那时候,既得利益者越来越多,就愈发难以撼动了。
至于第三代天,心气受挫之
,他们也没什么信心了。
就那样了。
(全书完)
附录1:先秦至唐代乐人简述
音乐,人类的表达。
《尚书·舜典》云:“诗言志,歌永言。”在先秦时代,乐和礼同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品德和技能。国家各庆典之中,乐舞几乎是每一个环节都必不可少的,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先秦时代,乐包的
容较为丰富,并不仅仅指音乐,其实也包
诗歌、舞蹈。《周礼》中就记载,乐官
辖的除了乐师、罄师、钟师、笙师、鼓人等之外,还有舞师。乐官之
,还有各
级别,总人数超过了一千五百人,可见其重要
。
既然乐在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如此重要,且这技能比较难得,需要
时间的专门培训才可熟练,那么自然就有专门的机构来
理、培训。周代就专门设立了大司乐这个官职来专门
理,当时的乐人也基本都掌握在政府或大贵族手中,地位较
。
到了秋时期,“礼崩乐坏”,乐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降。虽然掌
正式礼仪乐舞的人都在,但已不可避免地加
了新的娱乐元素,即很多乐人渐渐成为向诸侯提供娱乐服务的艺人。简而言之,原本传统礼乐的雅正之声渐渐变成了娱人的俗乐之声,毕竟“礼崩乐坏”嘛,金主们的审
已经发生了变化,乐人为了生活,只能去适应市场,渐渐衍生
了新的
派。
战国之后,乐人、优人、伶人甚至倡、俳之类的称呼频繁现。在那个混
的年代,各国竞相招纳人才,就连
鸣狗盗之辈也不放过。乐人作为一
有特殊技艺的人才,也在各国招纳之列,很多人四海为家,到各国王
服务。“齐宣王使人
芋”这个故事都听说过吧?嗯,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典故嘛。但值得一提的是,在那个时代,乐人的地位仍然很
,虽然不如先秦时期,但仍然是“士”。
秦汉时代,作为大一统的国家。政府机构中有专门负责礼乐的门,如秦代的“奉常”汉代的“太常”。但也就是在此时,乐人的
份慢慢发生了变化。先秦时期,乐舞用“国
”(诸侯
弟),到了汉代,除了雅舞用良家
(爵位五大夫或官位六百石以上的
弟)之外,其余的皆用“国之贱隶”,并在三国时期发展到了
峰,
份地位的衰落已经非常明显。
到了南北朝时期,况
一步恶化。“乐
”、“乐伎
”一词始见于北魏,属于杂
之一。当时军队里编有军乐队,即“鼓
曲”是也。当时士兵的地位,大家都懂,人
不自由,世袭当兵,
份低贱,作为军乐队的乐人能好到哪去?考虑到当时国家级别的音乐
理机构太常的人与军队里的乐
经常调换、
,因此太常乐人的地位也
不到哪去,乐
的地位日薄西山也就可以预料了。
对了,那个时候各国打来打去,乐人作为一相对
俏的“资源”,经常被胜利者俘虏。俘虏是什么地位,不用多说,这
一步加剧了乐人地位的
降。
隋及初唐基本是魏晋南北朝的延续,制度大同小异。在隋代,乐甚至由罪犯
没,比如隋文帝时期的司
消难被从陈国抓回后,虽然免死,但被罚当了乐
,可见真不是什么好职业。
隋文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
一页继续阅读---->>>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haitangso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