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节(3/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李谕在自己的书包里摸了摸,了那支中笔,“这是西洋货,叫笔,无需蘸墨,在纸上写字就可顺畅无比。”

“哦?!”

帽显然也是第一次见这东西,“这么神奇吗?”

“那是!”李谕趁机忽悠,“洋人的大臣签字都是用这个!”

“签那个什么合约,也是用这个?”瓜睛不住打量着李谕手里这细细的玩意。

“必须的必啊!都是用这个!”李谕斩钉截铁

“你拿来我瞧瞧!”

帽从怀里掏来一张纸,接过了中笔,李谕怕他不会用,还替他摘掉了笔帽。

帽以握笔的姿势拿着中笔,在纸上轻轻一划,“哎嗨!还真行,这么细!”

李谕此时也化了一个无良商:“看您说的,我还能骗您不成!这可是地的英吉利国贵族专用签字笔,我平常也是当作宝贝!”

其实这就是最寻常的一块钱一支的中笔,但这东西好歹是1980年代才有的,肯定是超前了很多。

帽确实比较满意,“说吧,怎么个作价?”

“洋人卖这个都是最少一个银圆。”李谕说。

帽琢磨:“一个银圆,要是去恒和钱庄兑换,就是七钱银,差不多一千文钱。嗯……行吧,这活我接了!”

李谕吁了一气,忽悠成功!

“那还请阁指教指教门路。”

帽把玩着手中的“宝贝”,说:“听闻现在同文馆去了一批官的弟,据说过段时间会有什么考试,我也不太懂。不过现在同文馆的确是缺人的,像你这懂西洋的,去了肯定能被招上,如果能给个官宦人家个伴读或者教习,那就平步青云了。”

“同文馆!”李谕心中一亮,这支笔还真值了!

图书理员

李谕照瓜帽指的路,朝着东条胡同走去。

京师同文馆和大名鼎鼎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都在这条胡同,可以说,这条胡同见证了晚清从洋务运动开始的落。

如今《辛丑条约》签订以后,照条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称外,地位超然于六之上,和阁、军机加在一起,是大清的命脉所在。

而京师同文馆,作为最早的近代学校,隶属于总理衙门。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天津条约》开始,就规定容要以英文为主。所以恭亲王奕讠斤上奏申请开办了这样一所朝廷直属的学校,开始主要是培养懂外文的人才,后来也增设了如数学、理、化学、地理等西方的“新学”。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haitangsoshu.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