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晚唐浮生 第76节(1/4)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开渠田,乃大帅德政,尔等须谨记。今后每年州县差人夫修渠,亦需上工。届时营田曹司会有知官过来提,尔等只需跟着走便是,铲削、饭皆由县里供给,勿忧也。”驱使官念完名单后,稍稍气,又给这些新来的民讲明白了需要承担的义务,然后才让小使挨个领着人去指认田地、宅园。

金崇文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朔方、德静、宁朔三县,应该都在开渠授田,以前多半是给军士家属,但现在也开始有一些民过来了。这些人的到来,使得野外不再荒芜,村落渐次设立,人烟慢慢汇集。

这一的力量,看似微不足,但如果持之以恒五年、十年,应该就可以看到成效了。有的藩镇越打越穷,有的藩镇越打越富,差别可能就在这里吧。

第027章 市井(

“钢一两,上品,九文钱。”

“斧一孔重三斤,次品,一百钱。”

“三寸钉,上品,一文二分,百枚计一百二十钱。”

王大力一边从货柜里取客人需要的各事,一边熟练地报价。

“贵了。”来者不满地嘟囔了一声,不过还是从包裹里拿了一匹绢。

王大力吩咐徒弟将绢收起来,然后又从柜里摸了八十文钱,递给了客人,笑:“幸好拿的是河中杂绢,若是那一匹值1200钱的蜀中名品,都可以从某这买走两把刀了。”

“蜀中锦缎,某也只在帛练行里见过。”来者摇了摇:“大帅给军士发赏,亦不可能发这么贵的。这匹河中杂绢,就是吾家三郎从军中领来的赏赐。”

绢与绢之间,差别还是很大的。便宜的梓州小练,一匹二百七八十钱,贵的蜀中极品,一匹千余钱。发赏时同样两匹绢,有时竟然能差两缗钱左右。不过定难军发赏,一般发的都是三百钱一匹的绥州绢或关中、河中等地的杂绢,以次品、品居多,上品都很少。

当然从今年开始,发赏的名目就了起来。四匹羯羊,作价一千六百钱,也就是两缗,抵一次赏钱;两只羊羔,抵两匹杂绢。当然钱帛也不是没有,混着发,谁让夏绥穷呢,钱帛不够,也只能发羊了。甚至还有军士钱帛都不要,直接领了一回家,作价三缗钱。

今年两次征讨,缴获的牲畜数量之多,不但解决了明年的赏赐问题,甚至后年的都解决了相当分。考虑到这些牲畜也会繁衍,大帅这两仗打得太值了。

“你家里可是要起屋,买这些东西作甚?”王大力吩咐徒弟去活,自己则直接坐了来,与顾客闲聊。

“吾家三郎刚刚调到经略军当队副。这经略军也是衙军了,非外镇军,吾家也只能搬夏州来。绥州的老宅,贱价卖给了一个党项小酋。新宅在城南大榆树那片,六亩宅园,现成的屋,不过有,想修缮一。”客人说

“党项人买你家宅甚?”

“绥州折山氏的,听闻大帅要给他们编齐民。心有不甘,可又怕死,大帅亦允诺给他们卖钱分,还能领一份闲官俸禄,左思右想,最后还是应了。”客人笑着说:“大酋直接住州城里了,小酋也就只能买俺家宅院啦。不过那宅他买了也不亏,新起不过三年,还能用个十七八年,好着呢。”

“这帮党项人就是想不开。”王大力笑:“一年领两份钱,还不用劳作,闲来无事打打猎,喝喝酒,这日不知多舒坦。”

“现在想不开也不行,大帅会帮他们想开。”客人也不急着走了,将斧、铁钉放在脚,说:“听闻这个折山氏七千余众被编齐民后,州中官员问他们姓甚名谁,结果除了大小人有姓氏之外,其余人也就有个名,甚至连名都没有,就一诨号。裴刺史闻之,令他们取姓名,结果全族皆姓折,刺史觉得不妥,怕与麟州折家扯上关系,令其改姓石、师、施等姓。不过听闻还有许多冒姓邵的,哈哈!”

王大力闻言亦大笑。蕃人好贵,灵武郡王虽然既不是皇家血脉,又非世家门,但在定难军这一亩三分地上,威望着实了得。新编的蕃民冒姓邵,倒也不稀奇。

其实,后世朝鲜普通人一开始也没有姓。后来让他们取姓,结果一窝蜂全取崔、金、李、赵等世家显贵的姓氏,党项蕃民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haitangsoshu.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