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晚唐浮生 第62节(2/4)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不乐。”

邵树德默然。这年岁的百姓,主得不到充足供应是常态,因为都给将帅们拿去养军了。像范延伯家,一年起码得二十多斛粟才够全家人吃的。如果再有徭役,需要力活时,还得补充营养,消耗更大。

“某看你家有五六亩的宅园,了一些果蔬、桑枣,还养了牲畜,应还有些收。”邵树德说

也就是说,中和二年绥州共征收了九万七千多斛粟米、两万四千匹绢、四千六百多缗钱的正税(榷税主要在夏州、银州),没算军属农场的收,且因为关中民、军士都是外来,他们也未被纳计征范围,大上就这么多吧,基本都消耗在养州兵、给各级官员开销以及州中开河事务上了,甚至还产生了小小的亏空。

“何为不乐?”

“今岁收成如何?”朔方县乡,邵树德突然走了一民家,言问

第001章 调查(一)

枕在大封丰腴的大上,邵树德几乎想了一路的财税问题,直到九月旬抵达夏州时,他还在思考如何从拓跋思恭那里收取榷税。

而军士们呢,月给粮赐两斛,逢年过节还有赏赐,如果家人还有田,那么一年到全家人吃得饱饱的,且还能经常吃,也有余钱置办各类事,放心消费。

军士和民人,生活确实天差地别!

中和三年九月二十五,邵树德夏州,此时距上次征讨贼,已经整整过去了两年零九个月。战争的硝烟暂时远去,面等待他的,是比战争还要艰难百倍的治理问题。

“这个千疮百孔的财政。”邵树德将文件放置一边,心:“待回到夏州后,一定要好好梳理梳理。正规的财政制度,是治久安的基础啊。现在天底怕是就没几个军能算对账,财务上肯定一团麻,这就难怪军士们要作了。”

问题,从古至今都是焦问题。靠良都没有实质作用,只能靠化解决,但对自己而言不可能,如今只能扩大耕面积缓解,无法彻底解决。

例则不定。因为夏绥的财税制度和朝廷一样,原则是量,即需要多少钱才收多少税,但总而言,一个五六人的家,耕三十亩地,一年在三斛地税的基础上,加征十斛都很正常。这样他们全家也就剩17-18斛粮的样,离正常健康生活需要的22-24斛粮还有差距,不得不吃糠咽菜弥补。

第三卷 百尺州,大刀戟汉诸侯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税也差不多,因为需要给军士们发赏赐,需要大量铜钱和绢帛。一年不过两三千缗钱、不到两万匹绢的税,完全不敷使用。而且税和农民们的副业经营息息相关,副业不发达,你想加征也不到。

“风调雨顺,颇稔。”农人名叫范延伯,早年去党项人那里收生意,后来被抢掠一空,生意破产,这才回家地。也算是见过世面,因此在面对节帅时并不太过怯场。

不足,就吃糠菜、瓜果、橡实、榆叶、桑葚。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这些东西甚至被作为主端上餐桌。

照人们普遍的共识,如果不现灾荒,耕三年会有一年余粮。当然那是国朝初期赋税较轻的时候,在如今这个藩镇林立,战频发的时候,耕三百年都不会有余粮,因为将帅们搜刮得厉害,尽一切可能将资源投战争,有时候甚至连百姓活命的粮都拿走,涸泽而渔。

“家中丁两人,中一人,小两人,耕五十亩地,年收粟七十斛。”范延伯唉声叹气地说:“官府就得收去五十余斛。家人饥饿,、夏、秋果、冬实,勉为果腹。”



也许,这才是决定他能否平天本因素,而不是武力或者权谋。

“乐乎?”邵树德问

绥州固然有蚕桑业,但产能也就那样。倒是畜牧业还算过关,不过因为原因,对外销路不畅,商业没起来,老百姓手里的钱也就不多。死命加征了一番,目前每年每也就征收三匹二的绢、不到五百文的钱,再也很难提上去了。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haitangsoshu.org

">